行业动态

正确认识中国稀土(五)

 

八、同《保卫战》作者的主要分歧

1.对中国稀土产业50多年来发展业绩的看法存在分歧

我们认为中国稀土产业50多年来依托我国丰富的稀土资源优势,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全体稀土产业界人士的努力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了举世瞩目的强大的中国稀土产业,国内稀土的推广应用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作出了贡献,稀土新材料的发展对我国科学技术和新兴产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由于我国稀土技术和产品的强劲竞争力,我们挤垮了称霸世界稀土产业40多年的美国、日本、法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乎让这些国家所有的稀土矿山关门,稀土生产工厂倒闭,中国以供应世界95%以上的稀土商品主导世界稀土市场,支持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以世界最丰富的稀土资源国,生产了世界上最多的稀土产品,供应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需要的稀土,自身消耗了世界稀土的四分之三,被誉为世界第一稀土大国。

《保卫战》作者对中国稀土产业的看法和我们绝然相反。他对中国稀土产业50多年的高速发展说成“中国稀土几十年来,基本上却一直在卖资源的低水平上徘徊”。对于国家极度重视稀土的科技开发,全国各个部门成千上万名科技人员几十年来研发的“中国稀土产业链系统全套技术”极力贬低,说什么“到2010年为止,中国的稀土开发依旧停在很低的水平”,甚至说“‘稀土在中国,技术在国外’是中国稀土产业的经典写照”。把稀土产业界的专家学者说成是“靠出卖国家利益换取自身利益的蛀虫”。并讥讽“中国稀土产业的所谓又大又强,只不过是自己躲在屋子里的自娱自乐而已”,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给国家已经做出了贡献的中国为数不多的优势产业说成“稀土给中国带来的不是利益”,中国稀土产业“是一个竭泽而渔的产业”。

以上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我们并不是说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坎坷,没有问题,没有错误。问题是怎样看待成绩,怎样看待问题,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作为中国的精英人士,对国家和人民取得的成绩要实事求是的加以肯定并加以赞扬,而不是贬低、挖苦和嘲笑;对于问题和缺点应该抱着诚恳的态度指出并提出解决办法,而不是横加指责,无限夸大。

2.对中国稀土要不要出口存在分歧

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我们认为几十年来中国稀土一直执行了国家制定的积极的出口政策,并走过了从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到深加工产品为主最后到现在的以新材料产品和终端器件为主的三个阶段,中国稀土产业的技术、产品、装备和人才都是在稀土出口的国际交流中不断发展和壮大的,难以想象一个没有出口的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中国稀土产业能有今天的发展就是由于我们走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大道。谁知半路杀出来一个程咬金,举斧大喊:“立刻禁止稀土出口”,接着《保卫战》出笼了,喊声铺天盖地,然而禁止稀土出口的理由并不充分,有的甚至不存在,第一条是说中国稀土资源枯竭了,用大家不明就里的“36%的资源难以支撑97%的供应量”为理由,两个没有基数的百分数能说明什么?通书都是用百分比来比较大小,自己还未意识到给人以笑柄,谁都知道几千万吨的中国稀土储量每年供应十几万吨的世界需求,可以支撑几百年,这理由根本不存在,连作者自己都说是“杞人忧天”。第二条说是危害了国家的安全,这更是不存在,稀土是战略资源,不是战略物资,更不是战略武器,稀土不稀,也不难得到。书中还讲了3条理由:“禁止稀土出口一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不可再生的稀土资源,二可以淘汰生产效率不高、资源开发浪费严重的小企业,三是可以为中国的稀土科技争取技术开发升级的时间”。前两条不值一驳,重点说第3条,“禁止出口”与“为稀土科技争取技术开发升级的时间”有什么关系?在这前面还有这样的话:“到2010年为止,中国的稀土开发依旧停留在很低的水平,有专家建议,既然如此,还不如干脆立刻禁止稀土出口,只维持国内生产以及研发所需的产出规模,或者干脆从国际市场购买稀土”。作者认为中国稀土开发水平既然很低,纯属在浪费稀土资源,不如把矿山开采停下来,禁止出口,只维持国内生产和研发需要的产出规模,作者并未考虑到2010年国内生产的规模,还说国内的需要也“干脆从国际市场购买”,作者认为,中国稀土开采停了,世界也停了,时间也停了,中国抓紧稀土技术开发,争取时间,等中国稀土技术开发出来了,再来开采中国稀土资源,我们就会赢得时间,走到前面。这不是痴人说梦吗?中国禁止稀土出口,外国的稀土生产和研发都会停下来吗?中国离开了资源还能保持稀土生产和技术开发吗?所有《保卫战》作者提出的“禁止稀土出口”的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也是我们不同意的。

3.对中国稀土产业技术进步的看法存在分歧

第一,《保卫战》作者认为“稀土大国地位”不是靠自己的先进技术争来的,是别人送来的,这是所有中国稀土产业界的科技人员所不能接受的,建立了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稀土产业不靠先进技术能做到吗?不靠先进技术能挤垮那些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的稀土产业吗?不是参与者,不知其中的艰辛,旁观者可以评头品足,这种全面否定是对别人不尊重,是一种羞辱,而且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此不同的看法就是我们的分歧。第二,还是作者那句话:“到2010年为止,中国的稀土开发依旧停留在很低的水平”,这里是对50年来中国的稀土开发持全面否定,也是指技术,稀土开发即稀土的生产,没有说利用,就是指稀土的采、选、冶技术水平“依旧很低”,书中也有“冶金技术落后”的说法,如果说中国的稀土开发技术或生产技术水平低,就更没有道理了,世界上西方先进国家的稀土矿山和生产工厂几乎全关闭和停产了,我们“很低”,“很高”的在哪儿呢?作者一直赞颂中国的“稀土分离技术”是世界第一流的,怎么又说中国的稀土开发技术水平很低呢?完全是不顾事实,不负责任。这也是我们的分歧。第三还是作者的一句话:“‘稀土在中国,技术在国外’是中国稀土产业的经典写照”。这句话的要害就是把中国的技术看“死”了,把中国的科技创新也看“死”了,不管你中国有什么先进技术,不管你中国有什么发明创造,包括专利,都是“稀土在中国,技术在国外”,这种论调会大大削弱中国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我们认为我国稀土产业正处在一个历史上最好的技术环境和专利环境,这是因为:一是国内已有一批相当雄厚的科技力量可以支撑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二是中国正进入一个创新发展的时代,国家政策是当前重点放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包括专利技术,任何先进技术都可以引进,中国科技人员可以消化任何科学技术。三是没有任何专利能阻止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我们要以百倍的信心进入这个新时代,为中国稀土产业的更大更强去拼搏。这就是我们与《保卫战》作者对中国稀土产业未来技术看法的分歧。

4.在稀土话语权和稀土价格上的分歧

“保卫战”作者要的是绝对话语权,卖不卖,我说了算,什么价,还是我说了算。我们认为话语权应该在市场,我们要尊重市场,研究市场规律,讲信誉,守合同,稳定市场,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保卫战》作者一直认稀土是“资源宝贵”,一定要卖成物有所值的“黄金价”,认为中国稀土行业几十年来一直低价卖资源,到2010年下半年,稀土价格已经比较高了,但作者还认为稀土价格处在低谷。我们认为稀土价格要有利于稀土产业的整体发展,稀土的价值和经济效益重点在于稀土应用产业的发展,稀土价格不宜高,偏低些好,稀土企业的利润控制在30%以内为好,应用企业也能享有20%左右利润。较低的稀土价格有利于大家关注和投入到应用产业,可以抑制产能盲目扩涨、乱采和走私。最后是关于市场中稀土低价造成的原因,《保卫战》作者全都加罪于中国稀土企业的所谓“中国式的竞争”,我通过稀土历次价格低迷的原因分析,主要是缘于地区或国际经济危机,国际经济不景气,还有国内经济处于调整时期,这是主要的原因,其次是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比如近两年的稀土价格低迷的主要原因也还是受到国际经济萎缩并波及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稀土价格问题正是《保卫战》作者投向中国稀土产业的一个重磅炸弹,也是我们与《保卫战》作者之间的主要分歧之一。

5.对中国稀土产业的“乱”的看法分歧

我们的分歧在于怎么看这个“乱”,《保卫战》作者说:“长期以来,中国稀土产业的状况完全可以用一个字‘乱’字来形容。给人的信息是‘中国稀土产业’‘状况’‘长期’是‘乱’”,我们的看法是“中国稀土产业出现的这些问题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过度中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局部的、短期的、会重复出现的、也是可以治理的问题”。问题被夸大了,性质就变了,比如书中说:“2010年8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这篇文章犹如一篇檄文,拉开了稀土混战的大幕”。明明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作者却认为会引起“稀土混战”,接着把“中铝控股江钨”,“包钢与江西信丰、赣州晨光成功合作”,“中色控股广东珠江稀土”等说成是“央企混战地方”,这书中第二章第二节的标题就叫“行业混战,乱上加乱”,作者把重组过程中间出现的问题都叫“乱”,这就被夸大了,还有中国稀土企业在对外销售中说什么“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争相降价以讨好国外用户”,说什么中国有几千家稀土公司,外国商人是“一单发100”,还说包头经过整顿以后“还有100家稀土采矿企业”,还说什么已经形成“稀土走私产业链”,完全是无限扩大,蓄意让人认为真的“稀土产业大乱”,这种把“问题”说成“乱”,把“乱”说成“长期”“产业”“乱”,必然造成国人对稀土产业的“误解”和“不满”,这样对稀土产业有好处吗?我们是关注爱护中国稀土产业,还是想要存心搞垮中国稀土产业?难怪作者专门写了《保卫战》一书的最后一章第八章,标题叫“稀土,想说爱你不容易”,我们则要说,你不爱可以,但何须要加害!

6.关于稀土产业中环保问题的分歧

主要是对过去的认识和今后产业发展看法的分歧,我们必须承认过去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稀土产业的发展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给自然生态带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那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造成的,南方特别是赣南革命老区,当时仍然比较贫穷,离子矿发现后,找到了一个发财致富的机会,当时也鼓励这么做,那个年代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像今天,离子矿又适合小规模开采,这样江西的稀土产业就迅速发展起来了;还有北方,包钢的尾矿坝可能是《保卫战》作者对稀土产业破坏环境最大的说词了,可尾矿坝是为了钢铁生产而建设的,如果单是为了发展稀土根本用不到建尾矿坝,这些都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问题,当然我们要认真严肃的对待这段历史。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稀土产业的发展给这些地方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赣南在稀土产业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下,一举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包头更是在稀土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奇特效应下成为世界闻名的中国北方新兴工业城市,因此,我们在回顾稀土产业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的时候,我们更要看到我们的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我们在欣喜回顾稀土产业过去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的时候,不能忘记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沉痛教训。但是,发展是主流,是首位,问题是支流,是第二位的,我们更不能用过去的环境问题贬低和否定我们过去取得的成绩,这也许就是我们的分水岭。

我们还要继续发展我国的稀土产业,也一定要加强环境的治理和三废的治理,建立稀土产业的清洁,高效生产技术工艺体系,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包钢已经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大型稀土萃取分离废水处理中心;包钢选矿厂已经进行了整体搬迁,综合利用选矿技术已获突破,资源综合利用选矿生产基地已经建成,大家关注的包钢尾矿坝已经封闭修善并绿化美化。随着高纯度高品位稀土精矿的生产和应用,包钢将建立稀土提取分离的清洁、高效生产工艺技术体系,那时北方稀土生产的环保问题将会得到根本的改善;南方正大力推广原地浸矿工艺,严格限制原始堆浸技术,适当控制产量,处理好稀土萃取分离废水,做好生态恢复工作,南方稀土的环境问题也必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四川冕宁和山东微山和包头类似,先解决选矿问题,后解决清洁、高效生产工艺,会得到同样的效果。

最后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是放射性防护和放射性元素钍的回收。这是一个大家很敏感、社会很关注的世界性的放射性污染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稀土产业来说,在稀土精矿中都含有少量钍,一方面钍是重要的潜在的核燃料,一定要加以回收利用,另一方面是生产过程中对生产人员的防护和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并引起环境的污染。对我们稀土产业来说,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提高对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和造成长期影响的认识。普及行业内放射性防护知识的教育,特别是企业领导要多学习并给予高度重视。二是做好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的放射性防护,特别是稀土精矿的生产和处理及分离钍、储存钍产品的地方,按国家有关防护规定行事。三是一定要回收稀土精矿中的钍,首先在稀土选矿工序要尽量提高选矿回收率,使尾矿中的放射性标准达到允许排放标准,选矿尾矿便可安全排放和利用。其次在精矿分解和回收钍工序中也要使钍得到最大程度的回收,使稀土产品和废水中也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放射性要求。最后是钍产品或钍富集物的储存,目前稀土生产厂先加工到含10%左右二氧化钍的富集物安全储存,待以后集中深加工处理制成可用钍产品。

稀土产业的环保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一定要重视,我们也一定能做好,决不能因为环保问题阻碍甚至放弃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



附录:“妙言”录

 

保卫稀土,就是保卫我们的战略资源,就是保护我们国家的安全。

很少有人想到那些威胁中国的战机,潜艇,导弹,雷达等关键部位上,都使用着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如果没有中国的稀土,这些先进武器将完全瘫痪。

中国稀土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稀土给中国带来的不是利益。

中国稀土几十年来,基本上却一直在卖资源的低水平上徘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我们用“卖土”的价格卖了20多年稀土。稀土卖成“白菜价”,稀土卖成“萝卜价”,稀土卖成“猪肉价”。

储量仅占三分之一,资源日见枯竭的中国,却承担着世界97%的稀土供应量。

现在为什么要用稀土?有用固然是理由,但最重要的理由是因为稀土便宜。

根据美国2010年7月《稀土——全球供应链》显示,2009年,中国稀土已探明稀土储量360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6%,而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行时这个数据还是85%,不到20年间,中国在世界稀土总储量中的比重下降了50个百分点,按目前的可开采速度仅剩二、三十年。2009年,中国稀土产量12万吨。国土资源部统计年鉴显示,2008年底,国内探明稀土储量7000万吨。

到2010年为止,中国的稀土开发依旧停留在很低的水平,有专家建议,既然如此,还不如干脆立刻禁止稀土出口,只维持国内生产以及研发所需的产出规模,或者干脆从国际市场购买稀土。

禁止稀土出口一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不可再生的稀土资源,二可以淘汰生产效率不高资源开发浪费严重的小企业,三可以为中国的稀土科技争取技术开发升级的时间。

中国稀土产业是一个竭泽而渔的产业,是一个拿子孙后代利益换取眼前利益的产业。

这个并非依靠自己的先进技术挣来的,而是别人送给我们世界稀土大国地位,对中国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中国稀土产业的所谓又大又强,不过是自己躲在屋子里的自娱自乐而已。

中国安于成为稀土分离大国,而放弃了稀土应用领域的开发。

中国稀土垄断了国际稀土贸易90%以上,但中国从来没有能好好利用这个垄断地位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利益。

高纯的单一稀土化合物在整个稀土产业链中只不过是初级原材料,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再先进,也不过是为国外提供更好/更纯的原材料。

中国生产的稀土产品主要是永磁材料、储氢材料、发光材料和抛光材料等低、中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为主,其出口量占总量的75%左右,而高纯单一稀土化合物、高纯稀土金属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仅占出口总量的25%左右。可见,中国目前仍处在国际稀土产业链的最低端,充当了廉价原材料供应商的角色。

虽然中国在稀土分离技术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在稀土应用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稀土产业仍处在国际稀土产业连的最低端。

2009年,中国在稀土新材料领域的稀土应用量达到了3,8万吨,占中国稀土应用量的54,6%,但这个应用量的大部分是有合资企业来完成的,本土企业的应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稀土在中国,技术在国外”是中国稀土产业的经典写照。

那些跟国家唱反调,高调鼓吹向西方大量出口稀土的专家学者等等,同样都是隐藏在稀土行业中的蛀虫,所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揪出这些蛀虫,中国稀土行业很难获得一个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

长期以来,中国稀土产业可以用一个“乱”来形容,非法采矿,超标采矿,越界开采,挑肥拣瘦式开采,假合资,竟相降价,走私等等。

2010年8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这份文件,犹如一篇檄文,拉开了稀土混战的大幕。央企混战地方,行业混战,乱上加乱。

一时之间,中国稀土产业乱象再次显现,多方利益开始或明或暗的激烈博弈,恍如一出难辨真伪的“罗生门”:窝里斗还在继续。

稀土保卫战,要打就要“响”;卖不卖稀土,中国说了算。

我们可以套用普京的这句话:中国的稀土储量是很多,但中国的稀土没有一两是多余的。

中国发起稀土保卫战,则可以看作国际政治中“稀土政治时代”的一个里程碑。

稀土保卫战是一场长期的战斗,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胜利的。

以上摘自《中国稀土保卫战》一书,作者:王琚之,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1月。

 

主要参考资料:

1.徐光宪主编,稀土,上、中、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1978年4月第一版,1995年8月第二版

2.徐光宪、袁承业等著,稀土的溶剂萃取,科学出版社,1987年9月

3.倪嘉缵、洪广言编著,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五十年,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4.中国稀土学会年鉴(1980~2005),《中国稀土学会年鉴》编辑委员会

5.中国稀土发展纪实(1927~2007),《中国稀土发展纪实》编辑委员会

6.稀土信息,有关各期,《稀土信息》编辑部

7.马鹏起著,稀土报告文集,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

 

作者介绍:

马鹏起,江苏省泰兴人,1936年生,196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放射化工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冶金工业部包头稀土研究院院长、包钢(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国务院稀土专家组资源组组长、国家计委稀土专家组成员,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现为中国稀土学会名誉理事、包头市政府稀土专家组副组长、包头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稀土提取、分离研究,为白云鄂博资源综合利用的选冶技术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工艺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稀土报告文集》,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